Internet是由许多小的网络互联成的国际性大网络,在各个小网络内部使用不同的协议,那么如何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呢?如图4所示,上海人讲上海方言,广东人讲广东方言,上海人与广东人用普通话沟通。与此相似,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靠网络上的标准语言—TCP/IP协议。如图5所示,一个网络使用协议A,另一个网络使用协议B,这两个网络通过TCP/IP协议进行互联。

图4 上海人与广东人用普通话沟通

图5 不同的网络通过TCP/IP协议互联
三、OSI参考模型
在计算机网络产生之初,每个计算机厂商都有一套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它们之间互不相容。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ization)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的体系结构,“开放”这个词意味着:一个网络系统只要遵循OSI模型,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OSI模型的其他网络系统连接。这个分委员会提出了OSI参考模型,它为各种异构系统互联提供了概念性的框架。
OSI参考模型把网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参见图6。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为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主机之间的相同层称为对等层。例如主机A中的表示层和主机B中的表示层互为对等层,主机A中的会话层和主机B中的会话层互为对等层。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
|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
|

图6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