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层具备连接异构网的功能。图11显示了连接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的方式。以太网和令牌环网是不同类型的网,两者有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太网和令牌环网都向网络互联层提供了统一的访问接口,访问接口向网络互联层隐藏了下层网络的差异,使得两个网络之间可以顺利传递数据包。

图11 网络互联层连接以太网和令牌环网
网络互联层采用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它规定了数据包的格式,并且规定了为数据包寻找路由的流程。 (3)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上的进程可以进行会话。在传输层定义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即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将源主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送给互联网上的目标主机。在发送端,TCP协议负责把上层传送下来的数据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在接收端,TCP协议负责把收到的报文进行重组后递交给上层。TCP协议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避免接收速度缓慢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来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应用层的许多协议,如HTTP、FTP和TELNET协议等都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上。
UD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场合。UDP不能保证数据报的接收顺序同发送顺序相同,甚至不能保证它们是否全部到达目标主机。应用层的一些协议,如SNMP和DNS协议就建立在UDP协议基础上。如果要求可靠地传输数据,则应该避免使用UDP协议,而要使用TCP协议。
(4)应用层
TCP/IP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针对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应用层引入了许多协议。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
l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允许在网络上传输文件。
l TELNET:虚拟终端协议,允许从主机A登录到远程主机B,使得主机A充当远程主机B的虚拟终端。
l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允许在网络上传送超文本。
l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允许在网络上安全地传输超文本,网上传输的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到达目的地后再对数据解秘。
l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 Version 3):邮局协议-版本3,允许用户在客户程序中访问在远程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
l IMAP4(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Version 4):Internet消息访问协议-版本4,允许用户访问和操纵远程服务器上的邮件和邮件夹。IMAP4改进了POP3的不足,用户可以通过浏览信件头来决定是不是要下载此信,还可以在服务器上创建或更改文件夹或邮箱,删除信件或检索信件的特定部分。在POP3中,信件是保存在服务器上的,当用户阅读信件时,所有内容都会被立刻下载到用户的机器上。IMAP4服务器可以看成是一个远程文件服务器,而POP3服务器可以看成是一个存储转发服务器。
l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是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
基于UDP协议的的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
l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网络管理协议,为管理本地和远程的网络设备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协议。
l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协议,把主机的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
|